新闻资讯PROJECT CASE

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新闻资讯

云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的突围与崛起

日期:2014-10-01来源:点击量:2619

光荣与梦想:有色金属王国的尖锐之师

云南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能源基地。全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全、经济价值高,被誉为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云南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经过建国60年以来的发展,已建立起地勘、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科研、销售基本配套的综合体系。已经建成了滇东北的锌、铅、锗,滇西北的铅、锌,滇南的个旧锡业,滇中的铜业,以及昆明的铝业等矿产基地。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建局50多年来,在“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优良传统下,经过2万余名干部职工的艰辛努力,完成了覆盖全省国土面积的区域地质工作,先后发现143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有86种。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000多份,发现和探明了兰坪铅锌矿、宝鼎煤田、滇东煤田、东川铜矿、新平大红山铁矿、滇中磷矿、镇沅金矿、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文山铝土矿等大型、超大型矿产地近140处,矿产潜在价值超过3万亿元。尤其是实施“三江特别找矿计划”以来,在“三江”云南段找到了德钦羊拉铜矿、香格里拉普朗铜矿、兰坪白秧坪铜多金属矿、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等12个大型、超大型矿床。新探明资源量:铜400万吨、金172吨、铅锌1366万吨、银10758吨、锡6.1万吨、铁矿石1505万吨、钴1444吨、铝土矿7000万吨,潜在价值4400多亿元,为国家和云南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谱写了云南地质工作辉煌的篇章。

全局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282项,主持完成的西南“三江”铜金银多金属成矿系统与勘查评价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打破了云南省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记录。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总工程师李文昌荣获了我国地学界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建成了云南省第一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黄金提纯中心。全局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地质资料、勘探成果和勘查开发经验,拥有国内领先的地质勘查、分析测试设备和方法技术,建有全省地质矿产数据库和东南亚矿产资源数据库,具备产、学、研相结合,探、采、选、冶、贸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的整体优势,拥有一支专业技术突出、素质优良、业务过硬、能征善战的地质矿产勘查队伍。

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与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南非等国家的一大批知名矿业公司开展风险地质勘查合作,依法签订风险地质勘查项目50多个,划定勘查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累计引进国外矿业公司风险地质勘查资金1亿多元。老挝万象钾盐开发勘查项目全面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地调局下达的勘查任务,进入了产业化开发阶段。启动了东南亚和中亚的矿产勘查开发。推进了与昭通、大理、临沧、保山等地方政府和云铜、云冶、云天化、昆钢等大企业的合作。

实行属地化管理以后,省地矿局紧紧围绕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矿业支柱产业建设目标,以局为单元,按照事企分开、稳妥推进的原则,分别组建了公益性地质工作主体——省地质调查院、商业性地质工作主体——云南地矿总公司(集团),将经营性资产交由集团公司经营,局行使出资人职责。集团公司构建了以矿业、工勘施工、三产为特色的三大产业群。产业剥离后的事业单位,精简管理机构,按地域进行重组。体制机制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省地矿局的发展。

改革探路:加强地质找矿和资源储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球有色金属价格一度跌落至百年谷底,世界有色金属产业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寒流”。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地质勘探主力军的地质勘探部门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阵痛”: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从国家财政供养的中央直管体制转向属地化管理,同时,在事业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公益性勘查和商业性找矿的两难选择中痛苦挣扎。随之而来的是国家投入的迅速减少,勘探任务的急剧萎缩,科技人员的大量外流,勘探主业开始荒疏。

基于这些客观原因,加之受观念、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多年以来云南省矿产资源勘探缺乏广度和深度,矿产勘查程度总体偏低,部分重要矿产资源经济可采量下降,新发现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不多,后备勘查和开发基地逐渐减少。一些传统的矿产业基地如东川、个旧、大姚等一度曾面临“洞老山空”的严重生存压力。

那么,这种理论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与现实中“入不敷出”的资源储备之间的矛盾是如何出现的?

云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付军说,勘查是科学,开发是工程。而且勘查找矿高风险、低利润,市场化程度低。现在搞开发是高度市场化,其收益也远远高于搞科学的,这种脑体倒挂不解决,资源只会越来越紧张。当前,随着“招拍挂”获取探矿权方式在全国一些省市的推行,出现了国有地勘单位探矿权获取难度加大,有技术没有工作对象,部分地勘单位甚至陷入了无矿可探的困境。

国有地勘单位积聚了从事地质工作的人才、技术、装备、资料、信息,建立了完整的地质工作体系,在历史上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找矿成果,仍然是我国地质矿产勘查事业的主力军。为加强地质找矿工作,找好矿、找大矿,国家应重视发挥国有地勘单位的主力军作用,比照“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原则,优势探矿权向优势地勘单位集中。

建立矿产勘查和开发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投资矿产勘查必须具有国家规定地质勘查资质,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能保证持续的投入。因此,从事矿产勘查的主体必须是单位和企业,并根据所登记区块的大小对注册资本作出相应的规定。要严格对矿产勘查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对达不到矿产勘查要求的项目,坚决予以退出。严格矿产开采条件,对矿产开采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达不到开采要求的项目,坚决予以退出。要对探矿权和采矿权界限作出明确规定,在探矿权阶段,未经政府许可,探矿人不能获取矿产品的销售收入,以防以探代采。根据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属性特征,公益性地质工作是公益性地质基础信息资料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不以登记矿权获取盈利,负责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负责引导商业性地质勘查投入,降低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投资风险,负责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基础数据面向全社会开放,实现地质资料的社会共享。要以此定位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云南省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

对于矿产业来说,资源是基础中的基础,拥有资源,就意味着拥有未来。

近年来,经过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云南地矿及时对地勘体制进行战略性调整,着手解决传统地勘业一些深层次的根本性问题。并对原来资源分散、效益不佳的云南地质勘查企业实施资产分离、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进行第二次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云南省地勘经济加速发展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一是开展对外合作的条件优越,具有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开放的区位优势;二是云南具备了构建区域性矿权交易市场的条件,云南是全国首家获国土资源部授权审批外商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的省份,截至目前,已经有50多家国际矿业公司在云南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云铜、云锡、云南冶金、昆钢等10家云南矿业企业,在东南亚、南亚及东亚的10多个国家开展矿业项目合作。

云南地矿以打造矿业支柱产业为目标,以优质矿业权和勘查项目吸引社会资金,按照云南地矿总公司(集团)控股51%的原则,新组建了永善金沙、德钦羽龙、保山西邑、剑川冶炼厂等一批股份制矿业公司,从事国内矿业开发;新组建了云矿国际矿业公司,从事东南亚国家矿业开发,促进了全局矿业的快速发展。

资本市场:地勘成果市场化,提速矿业勘查和开发的发动机

付军局长说,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总结的教训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目前我们找到的所有大型矿产地都不在自己手上,所找到的矿山资源都没有按市场原则进行交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今天,当我们的企业开始有决心并有能力加入矿产资源开发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企业也面临着资源缺乏的问题。例如东川的博卡金矿,当初几百万元就转让出去了,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值,博卡金矿可能价值几百个亿。这说明,尽管国家已经为我们确定了企业化改革的方向,但我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始终还是把自己局限在过去的事业单位中,对资源的市场价值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再如,我们所勘探出来的兰坪铅锌矿,大红山铜、铁矿,羊拉、普朗铜矿,文山铝土矿,大平掌铜矿,都没有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交易。目前,这些矿山的市场价值可能高达万亿。虽然上述矿山目前都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但是,如果探矿权和采矿权没有按市场规则进行交易,那么国家前期投入的风险勘探经费就不能得到合理的回收,矿产资源的市场价值就得不到合理的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在题为《发展资本市场 促进资本流动 为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重要理论文章中也明确指出:“实现资源的资产化,并最终实现资本化,首先要建立能够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从而实现资源的有偿开发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这充分说明,当前,资源的市场价值问题已经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过去,由于探矿和采矿分离,地矿系统被戏称为“一个为国家找到了亿万财富的‘穷汉’”。如今,随着勘察开发一体化,地矿系统也可以全方位参与矿业开发,并有机会从一个为国家找到了亿万财富的“穷汉”,变成一个能为国家及行业自身创造巨大财富的“富翁”。与此同时,由于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放开,云南地矿在勘探这个传统的优势领域又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包括来自北美等国外先进勘探企业的竞争。在矿业开发领域,因资本的原始积累尚未完成等原因,云南地矿在与产业资本的竞争中又极有可能处于劣势。

付军说,对于竞争,他们并不担心,因为他们拥有其他勘查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地质是一门科学,不是谁想搞就可以搞的,他们坐拥多年积淀的人才优势,还有历经50多年发展累积而成的对云南地质地貌的充分认识和相应的基础资料。对于地质工作来说,基础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这两个条件,在与新来和外来勘查企业的竞争中,他们都将居于有利地位。资金问题更不需要担心,只要手里有资源,就是探矿权和采矿权,就有足够的实力与产业资本以及金融资本进行全方位合作,实现双赢和多赢。

对他们来说,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首先是当前矿产资源勘查新投资体制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地质工作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执法力度有待强化。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控制总量,优化配置,促进规模化经营,提高科技含量,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决制止“以探代采”等一些打着勘探旗号的开采行为,坚决制止“采富弃贫”的短视自私行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光荣榜

下一篇:2018年新春贺词

业务咨询 土壤、水质化验分析、物探测试 电话咨询 二维码

百度、搜狗、360、Google